朱默涵和丁承运两位老师都曾在采访中提过,有人前来向顾梅羹先生求学,顾先生必有三问。第一问,考其兴趣。第二问,考其意志。第三问,考其德行。
一问:“你喜欢古琴吗?”
这一问看似简单,却藏着先生对 “初心” 的考量。
喜欢分很多种:有人喜欢古琴的 “网红气质”,把会弹《广陵散》当攀比谈资;有人喜欢琴弦震动时的安静,能在琴音里听见自己。顾先生要的,是后者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毕竟古琴不是速成的技能,没有真喜欢作底色,往后数十年的枯燥练习,早就把新鲜感磨没了。
二问:“这古琴呐,老话说难学易忘不中听,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还学不学呢?”
古琴指法复杂,一个 “挑”“勾” 要练上百遍才能顺手;刚学的时候弹不出韵味,琴音发闷,外人听着像锯木头;更别说隔段时间不练,指法就会生疏。顾先生故意把 “难” 摆出来,是在考求学者的意志。
那些学琴半途而废的人,多是没熬过 “难学易忘不中听” 的阶段,而真正的琴人,恰恰是在这份 “难” 里,磨出了心性。
三问:“弹古琴的人都穷,如果学古琴那么穷,你学不学啊?” 这一问最见风骨。 古时琴人多是布衣,靠教书、卖字补贴生计,却守着琴的清贵。顾先生经历过动荡岁月,更懂 “穷” 背后的考验。是选择靠古琴包装自己赚快钱,还是守着琴音的纯粹,哪怕日子清贫。他要的不是能吃苦,是不逐利的德行。 如今有些所谓 “琴人”,把古琴搬上流量舞台,把古琴圈搞得乌烟瘴气。而顾先生的弟子们,大多一辈子守着琴桌,不疾不徐,恰是应了当年的回答。 顾先生的这三问,第一问筛 “热爱”,第二问筛 “坚守”,第三问筛 “纯粹”—— 缺了任何一样,都成不了真正的琴人。 如今古琴热了,学琴的人多了,但顾先生的三问,反而更值得我们琢磨。 学琴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三句
你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