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人问过:
“都一把年纪了,还天天抱着古琴练,图啥?”
现在在琴上花的功夫
都是给晚年生活攒的 “快乐资本”
尤其是这三个好处
练著练著就慢慢显出来了
01
越练越舒服
别觉得古琴看着 “静”,实则是 “动全身” 的活儿。
按弦时无名指的 “跪指”、拨弦时食指的 “抹挑”,每一个指法都得精准控制指尖力度;弹《流水》时的 “滚拂” 要连贯,弹《广陵散》时的 “刺音” 要有力,连手腕都得跟著灵活转动...
这种 “低强度、高精度” 的手部运动,能带动四肢协调,长期坚持下来,血压、内分泌都能更稳定 —— 这不比天天坐著刷手机强多啦?
02
越练越灵光
古琴的减字谱总让新手头疼:一堆符号要对应 “指法 + 音高 + 节奏”。
记谱的过程,其实是给大脑 “做体操”:要记住某个段落的 “勾剔抹挑” 顺序,还要琢磨乐句间的衔接,甚至得带入老师讲过的乐曲意境。
很多老年琴友坚持练琴后,不仅忘事少了,连反应都变快 —— 原来减字谱才是最 “接地气” 的 “健脑神器”~
03
越弹越不孤单
最惊喜的还是练琴带来的 “归属感”,每周琴社的雅集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弹《平沙落雁》,弹错了相视一笑,弹得好就互相鼓掌;有人新学了《渔樵问答》,还会主动分享练琴心得。
年纪大了就怕日子空落落,现在有了琴友,不仅能聊指法、聊琴曲背后的故事,偶尔还约著去郊外弹琴赏景。
更有意思的是,长期泡在琴音里,心态也越来越平和 —— 难怪看那些老琴家,比如龚一先生,吴钊先生,都还精神矍铄,浑身都带著一股温润的气质。
你身边的琴友中,年龄最大的是多少岁?
评论区聊聊呀~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