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振而天地和,木音生而心性宁。古琴作为华夏文明的精神图腾,承载着千年礼乐文化的密码。“原音斋” 是民国斫琴第一人徐元白先生的正统传承,先生当年以 “琴道即人道” 为信条,所制之琴音清韵远,被誉为 “民国斫琴第一人”。如今,这份文脉在先生之孙徐君跃先生手中得以赓续 —— 作为国家级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君跃先生执掌的西湖琴社,早已成为浙派古琴的精神地标。
“守仁琴” 携手徐君跃先生实现强强联合,将演奏家对音色的极致理解融入斫琴技艺:既延续了徐元白先生 “选材必精、斫制必严” 的准则,对古琴用料精挑细选,历经百道工序方才成器;又以徐君跃先生的演奏实践为标尺,结合现代声学理念校准音准,让 “原音” 的纯粹性与弹奏的实用性达成完美平衡,共创新声。“守仁・原音” 便在这份传承中应运而生,以仁为魂,以音为骨,在古今对话间,复刻出最本真的东方韵律。
“守仁” 二字,是品牌刻入骨髓的精神图腾。其源起儒家核心思想 “仁”,既是对 “仁者爱人” 的文化呼应,更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在 “守仁・原音” 的斫琴工坊里,“仁” 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渗透在每一道工序中的敬畏之心。选料时,匠人会轻抚木材纹理,考量其生长年限与木质肌理,不违自然之性;斫制时,每一刀的深浅、每一处的弧度都力求精准,不欺器物之质;待人时,无论是与藏家的交流,还是对琴友的指引,皆以诚心相待,不负信任之重。这份对自然、器物与人心的尊重,让斫琴超越了技艺范畴,成为近乎 “道” 的修行。
“守仁・原音” 所追求的,是古琴未被修饰的 “天地元音”—— 那是琴弦与老木共振时,最纯粹、最本真的声响,不含一丝刻意雕琢的 “杂音”。当指尖轻叩弦上,初闻如空谷松涛,再品似山泉漱石,余韵若暮鼓晨钟,直抵人心最柔软处,呈现声音最本初的模样。正如古人所言 “大音希声”,这份 “原音” 恰是对传统音律的最高致敬。
当一张 “守仁・原音” 古琴置于案上,其温润的木质肌理藏着岁月的沉淀,其通透的音色里载着仁德的初心。弹奏时,是人与古琴的对话,更是人心与传统的共鸣;静置时,是装点空间的雅器,更是涵养心性的良伴。“守千古之原音,养一世之清心”,这便是 “守仁・原音” 给予每个琴友的馈赠 —— 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方音的净土,守住一颗仁的本心。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