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这门绵延千年的雅乐,总在不同时空里藏着不为人知的生命力。当多数人将目光投向内陆琴派时,香江的潮声与宝岛的山风里,其实早已萦绕着一脉不绝的琴音。
那里有战乱年代携琴渡海的守艺人,有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为古琴寻路的探索者,更有接过断弦、让老谱新声的年轻传人。他们的琴案或许隔着海峡,指尖的韵律却始终连着同一条文化根脉。
沈草农
曾于20世纪30年代寓居香港,以弹琴知名于时。沈氏原籍浙江萧山,从事银行工作,他在20岁时曾在湖北宜昌学琴。沈氏琴艺向来归宗泛川,擅长之曲以裴铁侠传授之《平沙落雁》《秋塞吟》及舞胎仙馆谱《渔樵问答》三曲最有特色。沈氏琴风高古淡远,不同凡响。他曾于 1961年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编《古琴初阶》(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旁及诗词书法,皆所擅长,传世有《珍霞阁诗草初稿》及《珍霞阁词稿》。
蔡德允
蔡氏琴风清雅恬静,在意境、情趣与韵味的追求上有其独到之处。蔡氏的琴艺是当代“少数可以保留原貌,丝毫没有西化的艺术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起,她在香港传扬琴道,门人众多,其中不乏来自海外者。其门人多能继其琴风,以弘扬琴道为志。得其传者,先后有刘楚华、郭茂基(比利时人)、荣鸿曾、苏思棣、谢俊仁、黄树志、沈兴顺等。蔡氏兼善雅箫、昆曲、诗词、书法,常为名家作品题字赋诗,徐文镜许为“琴中之禅,词中之仙,字中之米颠”。出版有《蔡德允古琴艺术》CD唱片、《憧憧室琴谱》及《怿怿室诗词文稿》等。
刘楚华
生于中国香港,大学读中国文学和哲学期间,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浓厚兴趣。20世纪70年代初,专意于琴,从居港琴家蔡德允女史学琴,20多年来一直受其熏陶。80年代,遍访名师,先后得广陵派古琴大师张子谦和浙派琴家姚丙炎指授,琴艺日进,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其特点:取音纯美、雅洁,指腕活泼灵敏,气质秀逸,流畅自然,在恬静中见其灵机。日内瓦日报评论她的演奏:“以她的定力、含蓄的感情与细致的技巧,体现了古琴音乐的宁静和谐精神。”
谢俊仁
生于中国香港,本身职业是医生。喜好音乐,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追随关圣佑、刘楚华及古琴大师蔡德允习琴,得其传授《渔樵问答》《潇湘水云》《龙翔操》《阳春》《平沙落雁》等传统琴曲。近年来创作有《落梅》《一闪灯花堕》《双乙反调》《商意》等多首古琴新作,有个人演奏专辑《一闪灯花堕》激光唱片面世。
苏思棣
广东番禺人,自小爱好艺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专修中国书画。1981起,从香港著名古琴家蔡德允学琴,获传《平沙落雁》《水仙操》《渔樵问答》《潇湘水云》《龙翔操》等曲。打谱则有《静观吟》《洞庭秋思》《渔歌》《离骚》等。琴风儒雅。为香港德音琴社社长,兼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古琴导师。
黄树志
生于中国香港。1976 年由蔡氏学生谢廷光启蒙学琴,后又正式从师蔡德允深造,并得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指点,琴艺日精。琴风儒雅秀逸,后在加拿大定居,并致力于古琴丝弦的改良,其监制的“太古琴弦”被丝弦爱好者广泛采用。
章志荪
安徽泾县人,字梓琴,斋名“研易习琴斋”。清光绪三十一年从李缉熙先生启蒙学琴,得《归去来辞》一曲。光绪三十四年又从师琴家陈寿臣先生深造,得二十余操。擅弹之曲有《平沙落雁》、《流水》(无滚拂)、《水仙操》、《圯桥进履》、《醉渔唱晚》等。20世纪50年代赴台后曾广传琴学,得其传者,以孙毓芹最为杰出。
孙毓芹
原籍河北丰润,早年在家乡从学校教师田寿农学琴。20世纪50年代初移居台北,从禅宗大师南怀瑾学佛,并随古琴大师章志荪学琴,得章氏赏识,身后传予所藏古琴与琴谱。1969年起在章氏授意下开始在家中教琴。1972 年应聘于艺专。后又陆续任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艺术学院。孙氏擅弹之曲有《渔樵问答》《潇湘水云》《欸乃》其学生较多,得其传者有郎毓斌、陈雯、陈国澄、庄秀珍、孙玉涵、李枫、袁中平、唐士璋等、
陈雯
早年毕业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音乐系古筝专业,后拜台北著名琴家孙毓芹为师学琴,前后数年得其真传。陈氏琴风古雅,曾任台北和真琴社社长。1999年去马来西亚定居,现已返台,任台湾琴会会长,在台北教有学生多人。
孙玉涵
曾拜孙毓芹先生为师学琴,擅长弹奏《流水》等曲,琴风典雅。现在台北,教有学生多人。
唐士璋
美国人,大学时修读西方音乐,后在修读亚洲文化学硕士期间,对中国古琴产生了兴趣,1974年赴台北从孙毓芹学琴,两年后又转往香港,先后受教于唐健垣、蔡德允。唐氏在港停留20年之久。在此期间,一直致力于传统古曲的学习与《神奇秘谱》等远年古谱的打谱解读。后定居美国新泽西州,教有学生多人。
内容选自:吴钊《绝世清音 中国琴与琴乐》;视频来源网络,侵删
你还知道哪些港台琴家?
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补充~
评论 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