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彩凤鸣岐”被收藏家题满铭文,你怎么看?

“彩凤鸣岐”被收藏家题满铭文,你怎么看?

“彩凤鸣岐”出自《国语》:“周之兴也,鸑鷟(yuè zhuó)鸣于岐山。”《说文解字》里解释:“鸑鷟,凤属,神鸟也。”古人认为它是象征国家兴盛的祥瑞。

有一篇专门咏彩凤的赋,里面写道:“五色辉彩翼,五音叶和声。”以“彩凤鸣岐”为名,体现了古人赋予这张琴极致的内涵。


“彩凤鸣岐”身世波折,在清代道光时期被定亲王(死后追封)载铨收藏,后由杨宗稷先生高价购得并藏于“半百琴斋”。杨宗稷先生去世后,其收藏的大批古琴被售给当时浙江军官徐桴。时逢战乱,徐桴将古琴藏在镇海东岙的私人花园中,以一己之力保护古琴躲避了战乱。1953年,徐桴后人经镇海管委会将这批古琴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彩凤鸣岐”本身没有繁杂的铭文,除了“彩凤鸣岐”四字是原有外,琴身上的其他铭文均为“真爱粉”杨宗稷先生所留。
首先是龙池两侧有行书题款:“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会当嵌金字刘累,常恐风雨随飞龙。”落款“开元后廿年甲寅荷花生日九疑山人杨宗稷自题”。
龙池下方右侧又题:“庚申二月……宗稷再题。”龙池下方左侧楷书七言绝句“禅寮花落画,猿啸龙吟万籁沉,定府旧藏真第一,曲终人远晚烟青”。落款“辛酉上巳为时佰先生题,杨懿年时同居法源寺 。”
此后彩凤鸣岐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有的人认为,铭文增加了琴的历史意义;有的人认为铭文并不破坏美感,反而增加了琴的艺术性,是件“雅事”;而有的人认为铭文破坏了保护琴身的髹漆,这完全是对文物的伤害。
乾隆特别爱在书画收藏上盖章,十分讨厌,被大家戏称为“狗皮膏药”。似乎鲜有人关注收藏家在琴身的铭刻行为,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在千年古琴身上铭文这件事情呢?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