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中国琴学研究 | 到底什么样的打谱方式才是最佳的?(上)

中国琴学研究 | 到底什么样的打谱方式才是最佳的?(上)

打谱是古琴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探索与开发琴之古意精神的一项艺术活动,与古之情相洽是历代琴家在打谱过程中所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因此在打谱过程中,琴家们首先需要对琴曲的原本精神、古意的风貌以及蕴含于琴谱中的艺术规律等等予以了解、分析,即首先也需要进入一个观物取景的过程。这其中包括:


其一,进行谱本方面的研究。因为,同一琴曲,会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琴家们不同的打谱、演奏,而以多种不同的琴谱流传于后世。那么,在对谱本的选择上,琴家们往往以选择历史悠久的古谱本为多,即以选择所存见的、最接近于该琴曲产生历史年代的琴谱为原本。琴家们认为,这样的谱本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琴曲的原貌。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琴家们往往又以诸家诸派多种谱本为参照,在从多角度的分析过程中,探寻其古情古意之实质。



其二,在选定了打谱的文本之后,还要根据文献史料等所提供的信息,即从其文字资料的角度,对该琴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它的精神内涵以及所选谱本的背景及其所属流派的多种情况等等进行考察。这是琴家们在打谱过程中,为了领会琴曲的精神与情感内容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研究过程。琴家们认为这样才能比较真切地把握其情感动态以深入作品的意境,也才能真正领会琴中的山水之情志与鸿鹄之心!琴家姚丙炎曾将这一过程,比作读者读书前首先对其书名、目录、内容简介、序言等总体情况有所了解之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可以增加读者对书本整体内容的理解力。打谱过程中也应如此,只有在对琴曲的总体特征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涵义,从而为琴家们的音响制作提供一个意向性的指导作用;


其三,在对琴曲的精神内涵及其情感状态有所意象性的把握之后,就需要凭借琴家们的琴学修养及审美经验等开始进行琴曲的音响设计。首先,琴家们往往根据琴谱谱字所提供的徽位、弦数、技法方面的指意,打按出琴曲的旋律,然后开始进行节奏方面的创作。当然,许多琴家都认为,打谱关键之处即是打节奏。《琴学问答》中曾记有“则惟有将所弹数句数字反复将节奏唱出,然后一弹即成,是为打谱”。它也认为打谱即是打节奏。因为,琴谱的谱字所标记的只是琴曲旋律音的位置及其演奏技法要求,而关于节奏方面的标志则是不明确的,存在着许多灵活性。


从理论上来说,这就需要也比较适合打谱者充分发挥与体现主观创作性。而且同一琴曲,因不同琴家,不同的打谱与演奏而出现的相互间的差异,其中一个方面也体现在节奏处理的个性化上。但是,这种个性化也不是一种凭空的任意发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节奏的创作,首先是建立在琴谱原本所提供的一个节奏轮廓的基础之上,并以某些演奏技法所提示出的一部分节奏型,诸如:掐撮三声、索铃、打圆、拨刺、滚、拂、轮、半轮、长锁、短锁、急弹、缓弹、轻弹、重弹、少息……这些节奏信息为其节奏创作的依据。

当然,如何为打出来的旋律音配以恰当的节奏,使其成为比较完整的作品,单凭琴谱原本的节奏提示来指导创作是不够的,它还要借助演奏经验的力量为引导,尤其对于乐曲的段落之间和句读之间,这些比较细微的节奏处理,就不仅需要打谱者根据个人对琴曲曲意的理解和对琴曲音乐结构特征的把握,而且还需要根据旋律发展的走向,某些演奏技法所反映出的音色特征及特殊要求以及某些旋律型、乐汇的节奏特征等等,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即通过对谱内、谱外的谱式规律的研究来指导节奏的创作。



也就是说,节奏的个性化也是建立在打谱者对琴曲原本的节奏规律的把握与了解的基础之上。所以,最终任何一个打谱者所打出的节奏,它所反映出的节奏特征,无论是多么的个性化,多么的富有主观性色彩,能为琴家们广泛承认的节奏个性,首先都应该与琴曲节奏的一般规律相符合,其次它的创作个性,还要在琴谱原本节奏框架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琴谱,这个最初作为琴家们在演奏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琴曲演奏备忘录,当它作为古琴音乐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同样需要琴家们在琴谱谱式规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对琴曲原本进行反复考察、反复推敲的过程中,来再现琴曲的原貌。当代琴家姚丙炎认为“每打一曲,必须悉心体会,不求急成,让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王红梅《打谱中的天人观——
古琴打谱艺术的哲学背景》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下周更新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