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古画里的夏日避暑方案:赏荷、弹琴、葛优躺……

古画里的夏日避暑方案:赏荷、弹琴、葛优躺……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水深火热的夏季拉开序幕。在高度现代化制冷设备的今天,我们是恨不得24小时空调才能正常工作和入睡,所以,实在难以想象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对付高温酷暑三伏天的?

其实,古人很早就在夏季学会用冰了,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写:杨氏子弟,每以三伏琢冰为山,置于宴席左右,酒酣各有寒色。当然,在那时,夏季用冰还是特权阶层的事情。

唐代还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棚”,“长安人每至暑月,以锦结为凉棚,设坐具为避暑会。”凉棚,是夏季用以蔽日取荫的棚子。锦是丝织品,搭为凉棚,可谓奢华。

北宋时期则流行一种“瓷枕”,瓷枕的枕面上了釉,头枕着睡觉自然凉快。有的瓷枕上还刻有诗句,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等,头靠瓷枕,自有凉意。

其实,对付夏天,古人们还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在自然的山水里嬉戏玩耍:山居避暑,临水赏荷,高卧北窗……古代的绘画里有一整套的“避暑方案”,现稍做整理,学习一下古人的纳凉方法,愿您在这个夏天,有时间的就去游山玩水,没时间的那就“心静自然凉”吧。


山居

(明·文征明·消夏小景图局部)

高濂在《四时幽赏录》里写,夏天人们来到灵鹫山下的飞来洞避暑: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呜谷应,清冷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

(明·仇英·竹梧消夏图局部)

赏荷

(宋·佚名·柳塘钓隐图局部)

(宋·马麟·荷香消夏图局部)

苏东坡有诗《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秦观《纳凉》: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泛舟

(宋·王诜·莲塘泛舟图局部)

(宋·马麟·荷香消夏图局部)

高濂《四时幽赏录》写:桥据湖中,下种红白莲花,方广数亩,夏日清分,隐隐袭人。携舟卷席,想与枕藉乎舟中。月香度酒,露影湿衣,欢对忘言……

观瀑

(明·仇英·长夏江村图局部)

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写: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听泉

(元·佚名·松泉高士图局部)

袁中道《爽籁亭记》写:故予神愈静, 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冷然,洗涩肺腑,疏渝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弹琴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局部)

(明·文征明·溪亭消夏图局部)

(吴昌硕·棕阴纳凉图局部)

高濂《四时幽赏录》写:夏日山亭对月,暑气西沉,南熏习习生凉,极目遥山,盘郁冰镜,两湖隐约,何来钟磬?抱琴弹月,响遏流云。高旷抚《秋鸿出塞》,清幽鼓《石上流泉》,《风雷引》可避炎蒸,《广寒游》偏宜清冷,乐矣山居之吟,悲哉楚些之曲,令然指上《梅花》,寒彻人间烦愤矣。噫!何能即元亮无弦之声,得尘世钟期之所哉?宜正音之绝响。

葛优躺

(元·刘贯道·消夏图局部)

(宋·佚名·槐荫消夏图局部)

(明·仇英·长夏江村图局部)

清·王时敏、顾见龙·消夏图局部

(明·仇英·梧竹书堂图局部)

(清·吴历·消夏图)

明·文征明·长林消夏图局部

元·佚名·荷亭对奕图

明·宋旭·仕女图

宋·佚名·柳荫高士图

高濂《遵生八笺》写道: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陶渊明隐居,夏日临北窗高卧,凉风徐至,闲逸自得,俨如远古的高人。后遂用“北窗高卧、高枕北窗、北窗眠、北窗风、北窗凉、陶窗”等表示悠闲自适;以“北窗叟、羲皇人、羲皇上人、羲上人、羲皇上”等喻闲逸自适的人。李白有诗《戏赠郑溧阳》曰:“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