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古琴第一弦宫、徵调考证

古琴第一弦宫、徵调考证

古琴第一弦宫、徵调考证
       琴的五音正调,简称正调,也称宫调、正宫调、正弦调、五音调,在诸多琴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谱中凡写着宫、商、角、徵、羽五音(也称五调)的,皆用正调弦法弹奏,十二律旋宫也是从正调起始,各种外调亦无不以正调为准转弦。但是,关于正调的定弦法,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古代的琴人乐家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的琴人又多不论孰是孰非。传统古法究竟怎样? 
  
一、关于古琴的五音正调
  古琴正调的定弦法,从现存史料看,总括起来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 以三弦为宫、三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 
徵 羽 宫 商 角 徵 羽 
林 南 黄 太 姑 林 南 
明人朱载堉持此说。
 
(二) 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 
徵 羽 宫 商 角 徵 羽 
黄 太 仲 林 南 黄 太 
宋人姜白石、杨缵、徐理,元人陈敏子等持此说。
 
(三) 以一弦为宫,一弦为黄钟,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 
宫 商 角 徵 羽 宫 商 
黄 太 姑 林 南 黄 太 
宋人聂崇义,清人曹庭栋、汪绂等持此说。
 
  事实上,自古至今古琴都是以三弦为宫、一弦为黄钟的仲吕均作为正调的,即上列三种的第二种。
 
  古人为什么以仲吕均为正调,这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宫音的位置,一个是几弦为黄钟。先说宫音的位置。
 
  正调是以一弦为宫还是以三弦为宫,还得从三分损益法说起。 
我们都知道,记载三分损益律最早的是《管子》,约成书于春秋后期。《管子·地员》中关于生律法的记载是先益后损的。它说:"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把这段话列成算式即是:
 
    1×3×3×3×3=81     宫(黄钟) 
 81+81÷3=108     徵 
 108-108÷3=72   商 
 72+72÷3=96     羽 
 96-96÷3=64     角
 
  以上各数都是弦长的比例。按弦的长短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就成了徵、羽、宫、商、角五个音。五音中,徵音最低,宫居中央。
 
  由于《管子》先益后损,与后来《史记》记载的先损后益算法的次序有别,就得出了排列不同的五声音阶。《史记·律书》律数云: "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 
  列成算式即是:
 
  9×9=81             宫 
  81-81÷3=54      徵 
  54+54÷3=72      商 
  72-72÷3=48      羽 
  48+48÷3=64      角
 
  再按弦的长短顺序排列起来,正是宫、商、角、徵、羽。
 
  虽都是以八十一为宫,因《管子》先益后损所得徵、羽,就比《史记》先损后益所得的徵、羽弦长一倍,音高低八度。《管子》最低音为徵,《史记》最低音为宫。
  就在这个《地员》篇里,紧挨着"凡将起五音"前面有一段话:"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而清。"己经明白地指出了五音序列,并指明了"角"音最高,宫居中央。为什么在《地员》中论五音呢?原来"地员者,土地高下,水泉深浅,各有其位。"(注文),古人把五音的高低与泉水深浅联系起来,认为皆是自然之声。《地员》开篇即说:"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见是土也,命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宫。……;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
  五音的高下已"各有其位"了。用三分损益生律法的数理计算,必定是先益后损才能得出"徵浊"、"角清",宫居中央的五音序列。所以说《管子》这个以徵为最低音的五声音阶,当是最早的五弦古琴五音弦法排列之序。
  关于宫居中央的概念,《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的记载: 
"东方木也,……执规而治春,……其音角,其曰甲乙; 
南方火也,……执衡而治夏,……其音徵,其曰丙丁; 
中央土也,……执绳而治四方,……其音宫,其曰戍己; 
西方金也,……执矩而治秋,……其音商,其曰庚辛; 
北方水也,……执权而治冬,……其音羽,其曰壬癸。"
  这里,古人把五音与五行、方位、四时、天干等联系起来,是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模式,是古人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古代的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无不受其影响和引导。哲学可以说是文化的核心。做为文化一部分的音乐艺术,把五音十二律纳入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之中,是必然的。律吕分阴阳,五音配五行,十二律应十二月。宫属土,居中,角、徵、商、羽围绕宫音处于四方,构成了整体的运动平衡关系, "宫居中"在五音正调中,就成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根据《管子》先益后损徵音最低和宫居中央的两个条件,五弦古琴在分配五音定弦时,最低的一弦自然是是用最低音徵,这样正符合由低至高和宫居五音正中的五弦排列顺序。这当是正调以三弦为宫一弦为徽的来源。
  七弦古琴及后来宋代又出现的九弦古琴(此琴没有流传开来)所加之音,都是在原五弦五音之上依次增加的,并没有改变原来的五音之序.姜白石在他的《九弦琴图说》中说:"弦有七有九,实即五弦。七弦倍其二,九弦倍其四。所用者五音,亦不以二变为散声也。"说得很明白,七弦、九弦都是以五正音定弦。
  不仅古琴五弦的五音依此排列,另外两种同样古老的弦乐器瑟与筝也无不如此,不论弦数多少,最低音皆从徵起,五音一组,每组宫居中央,与古琴五音定弦法完全相同。战国时期的曾候乙编钟,也是以宫居中央,按《管子·地员》五音徵、羽、宫、商、角的次序分组排列的。
  琴学家姜白石在他的《七弦琴图说》中,曾指出过正调以三弦为宫,他说:"七弦散而扣之,则间一弦,于第十晖取应声。假如宫调,五弦十晖应七弦散声,四弦十晖应六弦散声,二弦十晖应四弦散声,大弦十晖应三弦散声,惟三弦独退一晖,于十一晖应五弦散声。"这里三弦独退一晖,按十一晖,正是角音,五弦散声是角,所以说"应五弦散声"。三弦十一晖按音是角,其散声正是宫音。
  朱载堉也认为古正调以三弦为宫,并指出一弦为宫之非。他在《律吕精义·旋宫琴谱》中说:“一弦十徽实音为宫(笔者按:散声为徵,下同),二弦十徽实音为商(散声为羽)三弦十一徽实音为角(散声为宫),四弦十徽实音为徵(散声为商),五弦十徽实音为羽(散声为角),六弦十徽实音为少宫(散声为徵),七弦十徽实音为少商(散声为羽),此古所谓正调也。俗为正调一弦散声为宫,二弦散声为商,三弦散声为角,四弦散为徵,五弦散声为羽,六弦散声为少宫,七弦散声为少商,非也。"
       由此得出结论:正调是以三弦为宫,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

(资讯来源:网络)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