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传承文化 守护非遗

传承文化 守护非遗

古琴,中国的世界的瑰宝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而历史悠久的古琴艺术是传统四艺之首。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2006年5月,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的起源

传说在远古原始时代黄帝就创造了最初的古琴,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2400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现存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有百余种,琴曲达3000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古琴的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古琴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古琴的特色

关于古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据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因木质、漆底和演奏震动的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音色纯净、幽雅,有三种音:散音、泛音和走手音。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古琴有91个泛音,泛音的数量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都不能相比和不能达到的。古琴的走手音是古琴艺术的一绝,如人声在低声细语,音韵悠长深厚,感人肺腑。

 

古琴之乡

古琴发展史上的众多流派中,很大一部分发源于文明富庶的江苏。如扬州的广陵派、常熟的虞山派、南京的金陵派、南通的梅庵派、苏州的吴门派、镇江的梦溪琴馆和徐州的铜山琴馆。管平湖、梅曰强、刘少椿等大师也出生在江苏,江苏当之无愧是古琴艺术的大省。自古有琴川之名的江苏省常熟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了“古琴之乡”的荣誉,首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就曾在这里举行。

虞山,是常熟最有名的一座山,在虞山脚下,有一座昭明太子的读书台。读书台旁,有一泓清泉,名叫焦尾泉。相传,东汉著名琴家蔡邕一次外出,遇见有人正在灶膛里烧火,当时烧着的桐木发出很响亮的噼啪声,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蔡邕辨出这是制琴的上好材料,便急忙从火中抢出桐木。后来他用这段烧焦了一头的桐木制作了一把古琴,一弹果然音色美妙无比,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焦尾琴”。中国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

 

古琴的收藏

古琴极具收藏价值,但如今真的老琴已很难买到了。自从王世襄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拍出 1.15 亿元之后,古琴就从冷门收藏一跃成为藏家追捧的热门藏品。为了区分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和新制的古琴,行家将民国以前的古琴都称为“老琴”。了解一把古琴的历史,收藏传承有序的古琴最具价值。

中国嘉德2011春拍,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拍卖价:1.15亿元

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东京“官琴局”制、内府宣和殿“万琴堂”藏、清乾隆六年(1741)年装匣。在北京保利2010年秋拍上,以1.36亿余元人民币成交。

 

古琴的10大传承人

2008年,国家文化部遴选出了首批十位国家级“古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十位琴家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十年过去了,其中有的老先生已经驾鹤西去,有的已届耄耋高龄。千年的文化技艺需要传承者,大师们在用有限的宝贵时光培育新生一代,让我们永久记住这10位古琴大师的成就吧!

(资讯来源:多艺堂传播)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