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首页 > 资讯 > 不要把古琴音乐的民族性,无谓地牺牲了

不要把古琴音乐的民族性,无谓地牺牲了

  琴这个东西,说它是音乐可以,说它不是音乐也可以;因为向来弹琴的人,就不肯把琴看作一种艺术;说它是合乎道的,应该拿来修身理性,导养延年的。这话固然玄妙一点,但是琴确实与其他音乐,有点不同,它的声音直接与心灵发生关系,所以弹琴的时候,无不心气和平,听琴的时候,也无不神志安定;这种效能,绝不是其他音乐所可办到。它的曲操,在人的方面,必定要能发出一种情感,在物的方面,也必定要能写出它的情态;若并无所表现,单是声调抑扬,音阶铿锵,使人听了悦耳,那在琴家就说这是时腔俗调,不足为重了。所以愈高古的琴曲,初听时愈觉并不好听,必定要听的耳力程度,逐渐加高,(自然弹的也须要高手)那时就能感觉到意味深长了。琴学里面最流行的故事,就是伯牙弹琴,子期能听出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这种境界,在琴上是确有可能,我们不要把它当作其他神话去一概抹煞的!
                                
 
  以上琴的优点,大概说了,再说它的缺点,一般人所认定的,总以为琴的难学难精,听的又难懂,因之不能普及,是它的缺点一。琴的声音太小,不便与其他种乐器合奏,尤其是不能参加盛大的音乐会,是它的缺点二。但是在我们看来,凡是一种高尚的专门艺术,无不难学难精,外行难懂;若是人人易知,人人可能,便只算是初民粗浅的娱乐,儿童幼稚的游戏,不成其为艺术了。即如西洋高尚的乐曲,在音乐会演奏出来,能得一般听众,完全赞赏,我是绝不敢相信。再如社会最流行普遍,莫过于评剧,但是戏院子内满座的人,除掉看看小旦的面孔身段,以及丑角的噱头,花脸的杀进杀出而外,能够专心致志欣赏皮簧唱工的,我想也就难得有几分之几。所以这个问题,应当向民众音乐智职方面去研究解决,琴是不负责任的。至于它的音量过小,却比较成为缺点,但我们应当知道,琴的声音,本来就是一种静美;譬如流水松风,虫吟鸟语,因为声音幽静,方能使人发生美感;所以琴如果在深房密室夜深人静时弹之,并不嫌其音小。至于不宜与众乐合奏,这是它的特性使然,天下事不能求全,音乐会里出风头,也只好让胡琴,小提琴之类去竞赛了。
 
  其实这两点即认为琴的缺点,也并非无法补救。古时曾有家丝户诵的说法,琴学何尝不曾普及过,这就因为古人琴曲如虞舜《南风歌》,蔡邕所集的琴操,每曲均只寥寥数句,所以人人可学而能。现在若不求高深,取琴谱中有词之谱,如《陋室铭》、《凤求凰》之类去学一点,又岂有难学之理。既经学会一二曲,再去听琴,自然就都能懂了。再说我们为保存推广这件古乐起见,要去先做点宣传工作,使大众得以认识,那么我们也不必去参加什么音乐大会,现在有了无线电播音,什么困难问题,都有相当的解决了。
 
 
  临了,还有几句话说,现在有些音乐家对于中乐,总说是乐曲过于单调,乐器过于简陋,乐谱太不完全,毫无音乐价值,非加以改良不可;这话我们固然是相当承认的,但希望他们不妨预先学学琴,看看琴的内容,究竟如何,然后再去改良中乐,比较似乎有把握一点;免得糊里糊涂,只知道抄人家的旧卷,结果还是不如人家,徒然把我国音乐的民族性,无谓地牺牲了!
 
  摘自1937年查阜西先生创刊之琴学专刊《今虞》琴刊
 
  彭祉卿(公元1891年—公元1944年)名庆寿,字祉卿,庐陵人,现代琴家。他承袭家学,又师从琴家杨时百,精通琴道,近代以来极受推崇的名曲《忆故人》,即是彭氏家传琴曲,由彭祉卿由家传《理琴轩旧谱》中整理出来,广传于世间。
 
  彭祉卿精通《渔歌》,故被称为“彭渔歌”。公元1934、1935年间,他曾和查阜西、张子谦共创“今虞琴社”,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彭祉卿、查阜西、张子谦,合称“浦东三杰”。

(资讯来源:彭祉卿 古琴人)

  • 手机查看

    扫一扫 手机查看

  • 收藏

评论 0条评论

0/300

    TA创建的文章